
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: 繁體中文
張民冠醫生-尋醫經歷
動,失去自理能力,明知手術風險高,別冇選擇下,也決定做手術,於4月中做完 C3-C7 頸椎融合手術,張醫生很專業並照顧家人感受,值得讚賞。手術後覆診也很細心,已經慢慢康復中,雖不是百分百回復以往狀態,但可以回復自理能力,我及家人真的很感謝張醫生!
簡評:
個人觀感- 醫術精湛、鉅細無遺
經歷過程- 醫生會從病人出發去提供意見
推介意見- 已視為本人的必然選擇
張民冠醫生-尋醫經歷詳述:
因頸椎壓住神經線,令到手腳麻痺,不能站立及走動,失去自理能力,明知手術風險高,別冇選擇下,也決定做手術,於4月中做完 C3-C7 頸椎融合手術,張醫生很專業並照顧家人感受,值得讚賞。手術後覆診也很細心,已經慢慢康復中,雖不是百分百回復以往狀態,但可以回復自理能力,我及家人真的很感謝張醫生!
簡評:
個人觀感- 醫術精湛、鉅細無遺
經歷過程- 醫生會從病人出發去提供意見
推介意見- 已視為本人的必然選擇
張民冠醫生(骨科專科醫生) 闡述老年人跌倒-笑做”不倒翁”
- 防止老人跌倒事故。
- 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很高
- 冬季-老年人摔倒的高峰季節
- 體育鍛煉可防止老年人摔倒
香港 2021年1月4日 – 據2013年衛生署公佈的資料當中顯示,在香港,凡65歲以上的人士在家中跌倒的機率顯高,每年大約在每5位居住在社區的長者當中,便會有1位跌倒;約有75%會因此而受傷導致骨折及頭部受傷。今日很榮幸請到作為香港健康行業的骨干人才,並擁有多個醫科學士,經驗及履
歷豐富的骨科專科醫生張民冠醫生,在面對長者跌倒的問題,用醫者的責任來擔當守護著老年人的生命健康。此次專訪是關於老年人跌倒-笑做”不倒翁”。一起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。
張民冠醫生闡述老年人跌倒-笑做”不倒翁
普遍的大眾都不會反對若聽說老人家容易跌倒,認為人老了,手腳不靈活,自然容易跌倒。但是,大眾所不知的是,其實長者跌倒是可以預防的,它不是長者必然經歷的一個章節。老人家不會無緣無故跌倒,只要正確評估生活環境中有多少可引致跌倒意外的風險並加以預防,每位老人家都可以成為一個”不倒翁”。
人老了,跌倒機率較高
根據2013年衛生署公佈的資料,在香港年屆65歲及以上的長者,每年大約在每5位居住在社區的長者當中,便會有1位跌倒;而跌倒的長者當中,約有75%會受傷,主要是骨折,嚴重的則有頭部創傷。曾經前往衛生署長者健康中心接受檢查的長者,約有百分之五在接受檢查前的6個月內曾經跌倒兩次或以上。報告亦提及,曾跌倒的長者發生再跌倒的機會,比從未跌倒過的長者高出四倍。據以上的數據,跌倒是導致長者患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大眾絕對不容忽視。需知道長者跌倒,最常出現的受傷情況是骨折,其中包括手、腳、腰骨、腰椎及臀關節的受傷。若手腕及腳受傷可以打石膏治理,但嚴重的話就要動手術,情況可是非同小可。
張民冠醫生示意:長者跌倒不可輕視
年屆60歲以上的人士已視為長者,需要開始多加留意跌倒問題。骨科專科醫生張民冠醫生指,令長者跌倒的”兇手”主要有兩個:在冬天穿上厚重的衣服,和使用質素欠佳的拐杖或步行輔助工具。張醫生表示,老人家通常都會在冬天會穿上較多和較厚的衣物保暖,令身體活動能力更加不靈活,大大增加會跌倒的風險。而在張醫生的經驗中,在冬天時因為跌倒而要入院的長者,一天可以超過10個,所以各位長者進入寒冬時除注意保暖外,更要留意保持身體靈活,以免跌倒。另外亦要留意輔助步行的工具如手杖、拐杖及步行器的質素,因為一些製作較差的工具在濕滑的地面未能起到防滑作用,亦是另一個令長者跌倒的主要原因。
做個”不倒翁”
事實上,長者跌倒的意外是絕對可以預防的,如本文一開始便提及。預防永遠勝於治療。張醫生分享了一些預防關鍵點,可減低長者跌倒的機率:首先,若有長者在家中,雜物應盡量減少擺放在地上,如地面有破損、凹凸不平,便應盡快修補,以免長者給絆倒,同時亦應保持家居清潔乾爽,保持室內光線充足,以減低長者滑倒的機率;長者即使在家中使用手杖輔助步行,但也可在浴缸或淋浴處放置防滑膠墊,並在有需要的地方安裝扶手。
另外,飲食方面也是關鍵點之一,長者可盡量進食高鈣的食物如奶類、豆類、乾果及果仁類食品,不少魚類及蔬菜亦可提供豐富鈣質,長者多進食高鈣食物有助預防骨質疏鬆症,一旦跌倒亦可減少骨折機會。長者亦應多曬太陽,因為皮膚接受紫外線照射有助鈣質吸收,從而使骨質密度增加,增強骨骼的彈性,有助強健骨骼,對腰酸背痛、關節不靈活等問題亦有幫助。